雞傳染性是由傳染性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診特征是呼吸困難、發(fā)出啰音、咳嗽、張口呼吸、打噴嚏。如果病原不是腎病變型毒株或不發(fā)生并發(fā)病,死亡率一般很低。產蛋雞感染通常變現產蛋量降低,蛋的品質下降。
近年來本病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養(yǎng)雞業(yè)的重要疫?。徊《舅烈馐┡?,導致整個養(yǎng)禽業(yè)焦頭爛額,行業(yè)專家也是各出奇招,但還是防不勝防;本文從病原、流行病學、發(fā)病機理、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等方面對本病進行介紹。
屬于尼多病毒目、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冠狀病毒Ⅲ群的成員。傳染性病毒具有很強的變異性,目前世界上已分離出30多個血清型。在這些毒株中多數能使氣管產生特異性病變,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腎臟病變和生殖道病變。本病毒對環(huán)境抵抗力不強,對普通藥過敏,對低溫有一定的抵抗力。
本病自然感染僅發(fā)生于雞,其他家禽不感染。各種日齡的雞都易感,但5周齡內的雞癥狀較明顯,死亡率可到15~19%。腎型多發(fā)生于20~50日齡,腺胃型多發(fā)生于20~80日齡的雞群。
發(fā)病季節(jié)多見于秋末至次年春末,但以冬季最為嚴重。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冷、熱、擁擠、通風不良,特別是強烈的應激作用如疫苗接種、轉群等可誘發(fā)該病發(fā)生。三、發(fā)病機理及特點
感染IBV的病死雞或帶毒雞經分泌物、排泄物排除,通過飛沫傳播給易感雞群,在呼吸道上皮發(fā)生感染;此外,人員、用具及飼料等也是傳播媒介,本病傳播迅速,常在1~2天內波及全群;一般認為本病不能通過種蛋垂直傳播。
另外IBV也可以通過飼料、飲水、墊料等傳播。飼養(yǎng)密度過大、過熱、過冷、通風不良等可誘發(fā)本病。1日齡雛雞感染時刻使輸卵管發(fā)生性的損傷,愈后不良,使其生產性能大打折扣。
1、150-160天開始產蛋率增速變慢,產蛋率達到60-70%幾乎不增了,發(fā)病率低的雞群產蛋率能達到80%。
2、軟蛋比例高,種雞群發(fā)病種蛋合格率降低。
3、發(fā)病雞群往往在育雛期間(20-40日齡為主)發(fā)生頑固性呼吸道問題,不理想,開產后無產蛋高峰。
4、該病的感染主要是在小日齡期間感染,感染雞群表現呼吸道癥狀,病程長,開產后表現出輸卵管發(fā)育異常、受阻的后遺癥,繼而出現產蛋率無高峰、產軟蛋的癥狀。
四、臨床癥狀
本病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36h或更長一些,有母源抗體的雛雞潛伏期可達6d以上。因IBV血清型多,臨診病型也較復雜,主要表現為呼吸型、腎型和腺胃型。
(1)呼吸型及生殖型病雞看不到前期明顯癥狀,雞群突然岀現有呼吸道癥狀的病雞,并迅速蔓延,呼吸道主要表現為氣管啰音、咳嗽、噴嚏、張口呼吸,叫聲特別,夜里聽得更清楚,眼鼻腫脹,精神沉郁、羽毛松亂,減食,昏睡,擠堆。病雞氣管及支氣管的滲出液或滲出物可使病雞窒息死亡。
2周齡以內維雞多表現流鼻汁,流眼淚,鼻竇腫脹,日齡較大雞的突出癥狀是氣管啰音,喘息,如觀察不仔細可能不易發(fā)現。
雛雞感染本病后有部分雞輸卵管發(fā)生變性,到性成熟時不產蛋或產畸形蛋,因而感染本病的雞不能留作種用。
產蛋雞呼吸道癥狀鉸輕微,主要表現產蛋量下降,產軟殼蛋、粗殼和畸形蛋,蛋質低劣,蛋清稀薄如水,蛋清與蛋黃分離,種蛋的孵化率也降低。
(2)腎型
出現輕微的呼吸道癥狀,隨后出現嚴重的腎損害。病雞表現精神沉郁,羽毛松亂,減食,渴欲增加,排出大量白石灰質樣糞便,嚴重脫水,面部及全身皮膚變暗,特別是胸部肌肉發(fā)紺,腿脛部肌肉干癟,雞冠變暗。
本病病程約1-2周、發(fā)病率高,死亡率常隨感染目齡、病毒毒力大小和飼養(yǎng)管理條件而不同,通常為10%~45%不等。
(3)腺胃型
腺胃型傳染性傳播慢,病程長,死亡率高,多發(fā)生于20~80日齡的雞群,發(fā)病初期,病雞精神不振,采食減少,排白色或淺綠色稀糞,眼腫、羞明流淚,有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癥狀,重者精神高度沉郁,羽毛逆立,閉眼耷翅,呼吸困難。中期,病雞羽毛蓬亂,極度消瘦,衰竭死亡。發(fā)病后期,病雞逐漸康復,但體型明顯變小,整個雞群類似不同日齡的雞混養(yǎng)在一起,大小差異很大。整個病程10~25d,康復雞后期生產性能明顯降低,蛋雞產蛋率降低,料蛋比高,肉雞增重緩慢,料重比高,對其他疾病的抵抗力明顯降低。
五、臨床癥狀
本病的病變主要表現在上呼吸道、氣囊、肺臟、生殖系統(輸卵管)和泌尿系統(腎臟)。
(1)呼吸型
在氣管、支氣管、鼻腔和鼻竇內有漿液性及黏液性滲出物,后期則形成干酪物樣;氣囊混濁有干酪物樣滲出物。產蛋母雞輸卵管發(fā)育畸型,短而閉塞,或者部分病雞輸卵管形成大小不等的漿液性囊腫,并會隨著日齡的增長而增大,囊腫內裝有多達500 mL的清亮的液體,俗稱“水袋雞”。
(2)腎型
呼吸道病變較輕,但可致腎臟腫大、蒼白,腎小管常充滿白色尿酸鹽結晶,整個腎臟表面有石灰樣物質彌散沉著,呈花斑腎。嚴重者輸尿管增粗,管內有白色凝固物。
(4)腺胃型
病雞尸體極度消瘦,個體比健康雞明顯矮小,發(fā)病前期病雞氣管內有黏液,充血、出血。腺胃腫脹,腺胃乳頭水腫。發(fā)病后期,氣管病變不甚明顯,腺胃明顯腫大像乒乓球狀,乳頭部位形成凹陷的潰瘍灶,周邊出血,腸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癥、出血及充血。
根據流行病學、臨診癥狀及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則需進行病毒分離和易感動物接種或血清學方法。
本病在診斷上應注意與新城疫、傳染性喉氣管炎及傳染性鼻炎等疾病相區(qū)別。新城疫一般比傳染性嚴重,新城疫強毒可引起神經癥狀,具有新城疫特征性內臟病變且死亡率很高,并且新城疫所致產蛋下降幅度比傳染性更大。傳染性喉氣管炎則可出現出血性氣管炎,咳血痰,呼吸道癥狀更嚴重,死亡率高,雛雞發(fā)生少并且傳播比傳染性慢。傳染性鼻炎病雞常見面部腫脹,而IB很少見到這種癥狀。產蛋下降綜合征亦可致產蛋量下降及蛋殼質量問題,但不影響雞蛋內部質量。
防控措施
加強雞場的綜合防治措施:
1.供給雞群全價而的飼料,在天氣突變或者雞群受到較強應激時,定期使用免疫微生態(tài)產品,免疫預防傳支,分泌大量SigA,同時修復菌膜屏障,提高雞群的抗病能力。
大量的SigA分布在黏膜表面和固有層,表面的SigA可中和黏膜上皮內的病原體、毒素,捕捉黏膜內層病原體;削弱表面疏水性阻止病毒附著、黏附和抗原的黏附;刺激腸道黏膜表面分泌黏蛋白降解病毒,同時加速黏液在黏膜表面移動,有利于和內毒素等有毒物質的排出;固有層中的SigA可直接中和深層的病毒、和毒素。
2.保持適宜的飼養(yǎng)密度,及時的清理雞舍糞便,并加強雞舍的通風換氣,保持雞舍空氣清新,降低有害氣體對呼吸道粘膜的侵害作用。
3.健全雞舍的制度。由于傳染性病毒可以在內臟器官存在很長時間,期間仍可以通過呼吸和糞便向環(huán)境,因此通過定期的噴霧減少舍內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可降低通過呼吸系統感染傳染性的風險。
預防:按照2個月使用一次傳必妥,2000羽/瓶;特別注意育雛育成期的預防,因感染傳支后愈后不良,造成產蛋期產蛋率不高,畸形蛋增多。
:按照傳必妥+乎必妥使用,連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