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南北的區(qū)別?
外觀造型
北獅以寫實為基礎,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舞獅者的褲子、鞋都會披上毛,看起來就像是惟妙惟肖的獅子,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性。
南獅造型威猛且更富浪漫主義氣息。獅頭以戲曲面譜作鑒,色彩艷麗,制造考究,眼嘴可動。南獅的獅頭還有一只角,傳聞以前還用鐵做,以應付舞獅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武斗。傳統(tǒng)南獅獅頭有“劉備”“關羽”“張飛”之分。三種獅頭,不僅顏色、裝飾不同,而且舞法根據(jù)三者的性格而異。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須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須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野缀毆{,動作粗獷好戰(zhàn),俗稱“張飛獅”。
表演形式
南獅表演注重“傳神寫照”,同武術相結合,著重威猛迅捷,靈敏捷,剛柔相濟。正因如此,南獅的舞動動作比北獅的動作豐富許多:舞動造型有起勢、常態(tài)、奮起、疑進、抓癢、迎賓、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fā)威、過山、上樓臺等;舞動中還要表現(xiàn)獅子喜、怒、哀、樂、動、靜、驚、疑等八種神態(tài),以采青為己任,隨著鑼鼓的節(jié)奏,歷盡艱險取得勝利。
北獅重模仿,表演力求惟妙惟肖,較為接近雜耍。動作方面,北獅舞動多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一般雌雄成對出現(xiàn),有時一對北獅會配一對小北獅,小獅戲大獅,大獅弄小獅,盡顯天倫之樂。北獅中,兩人合作扮成的大獅子稱“太獅”,由一人頭戴獅頭面具,身披獅皮扮成小獅子,稱“少獅”;手持繡球逗引獅子的人稱“引獅郎”,不但要求有英雄氣概,還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過獅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樁”等特技動作,引獅郎與獅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獅的一個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