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AOK 功放:與一般功放的區(qū)別在于有混響器、變調器、話筒放大器等,能滿足卡拉 OK 演唱需求。
功放類型:對應你的用途(再確認一次)
HI-FI 功放:只專注 “2 聲道音樂放大”,無多余功能(如解碼、環(huán)繞聲),音質純凈,適合純音樂用戶。
分兩種:
合并式 HI-FI 功放(前級 + 后級一體,操作簡單,適合新手);
分體式 HI-FI 功放(前級 + 后級分開,音質更細膩,適合發(fā)燒級用戶,價格更高)。
AV 功放:主打 “多聲道影音”,支持 5.1/7.1 聲道,自帶杜比全景聲、DTS-HD 等解碼(看電影必備),部分帶藍牙 / USB(連接手機方便)。
注意:AV 功放的 “聲道數(shù)” 要與音箱匹配(如 5.1 音箱配 5.1 聲道 AV 功放,不要用 7.1 功放推 5.1 音箱,浪費預算)。
KALAOK 功放:帶話筒輸入接口、混響調節(jié)(唱歌不生硬)、防嘯叫功能,適合家庭 K 歌,通常與 AV 功放搭配使用(單獨用 KALAOK 功放聽音樂音質差)。
避坑指南 —— 新手常犯的 5 個錯誤
只看品牌,不看參數(shù):比如 “天龍功放都好”,但低端天龍 AV 功放功率可能不足,不如同價位國產(chǎn)功放(如天逸、馬蘭士入門款)。
追求 “多聲道”,忽略功率:比如買 7.1 聲道 AV 功放,但每聲道功率只有 30W,推不動大音箱,不如選 5.1 聲道、每聲道 50W 的功放。
音箱功率 “越大越好”:小空間用 100W 以上的落地箱,音量開小了音質悶,開大了擾民,反而不如 50W 的書架箱。
跳過試聽,直接網(wǎng)購:音箱音質 “耳聽為實”,同參數(shù)的不同品牌音箱,聽感差異極大(如 KEF 偏細膩,杰士偏勁爆),建議先試聽再下單。
預算全給功放,音箱省錢:音箱對音質的影響占 60% 以上,比如 5000 元預算,寧可買 3000 元音箱 + 2000 元功放,也別買 2000 元音箱 + 3000 元功放。
不同需求的 “入門套裝” 推薦(供參考)
純聽音樂(小空間,預算 3000 元):天逸 AD-66D 合并式 HI-FI 功放(2×50W RMS)+ 漫步者 S2000MKIII 書架箱(50W RMS)—— 人聲清晰,連接手機 / CD 機方便。
家庭影院(中空間,預算 5000 元):天龍 AVR-X570BT(5.1 聲道,每聲道 80W RMS)+ 尊寶 S606 5.1 套裝(含主音箱 + 環(huán)繞 + 低音炮)—— 杜比解碼,看電影沉浸感足。
桌面小空間(預算 1000 元):雅馬哈 A-S201(2×30W RMS)+ 惠威 D1080-IV(30W RMS)—— 小巧不占地方,藍牙連接手機,音質比一體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