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麻將每副136張牌。南方麻將一般為144張牌,添加了春、夏、秋、冬,與梅、竹、蘭、菊八張花牌。也有一些地方的麻將,另再加上聚寶盆、財神、老鼠、貓各1張牌,與百搭4張牌,總計為152張牌。
在明代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的戲娛用具。紙牌開始共有60張。斗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為勝。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
2017年4月,國際智力運動聯(lián)盟宣布,麻將正式成為世界智力運動項目。
麻雀牌這種說法是主流的麻將起源的說法。麻將牌又稱麻雀牌、麻雀兒牌,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市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谷,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制的籌牌記捕雀數(shù)目,憑此發(fā)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shù)字,既可觀賞,又可游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在中國,麻將牌在一個時期內曾被打入冷宮。但現(xiàn)在已成了許多人的一種娛樂活動。退離休的老同志,有閑暇時打上幾圈,精神煥發(fā)。家庭里,逢年過節(jié),舉家團聚,打幾圈麻將,也洋溢著節(jié)日的歡快。打麻將已成為一種普及的健康的娛樂活動。
麻將機早由日本率先發(fā)明、生產(chǎn),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由日本少量原裝進口到中國,因為中國市場龐大,麻將機行業(yè)進入快速發(fā)展期并形成龐大的產(chǎn)業(yè)鏈。麻將機由初傳入中國的30號小牌逐漸成功的改革成38、40、46甚至52號的大牌。麻將機行業(yè)興起之時單口機占據(jù)主流,主要由雀友生產(chǎn),后來四口機占據(jù)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