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舍的房屋朝向應綜合性考慮到本地地貌、核心風頻以及他標準的狀況,朝南鴨舍可適度東向或往西偏轉15°~30°,沿海地區(qū)以降暑主導,應盡可能繞開西曬,以東向偏轉為好,華北地區(qū)房屋朝向偏轉的可玩性可大一些。鴨舍總寬一般為8~10米,長短視必須而定,一般不超過一百米,內部隔開成多個隔斷,隔斷可選用實體墻防護成獨立的喂養(yǎng)模塊,也可選用護墻或低網(柵)做一部分防護。
這個方式算是比較少見的,因為對場地需求比較大。在鴨棚的外面預留一個排水區(qū)域,這里面可以放置一些干燥的沙子或者土壤之類的東西,鴨子下水回來后不急著進籠子,在這個區(qū)域放養(yǎng)一個小時左右,順便喂食,這樣等鴨子吃完了,身上的水汽也差不多干了。后趕回有墊草料的鴨棚,讓鴨子過夜,這樣做技能有效的排出鴨子身上的水分,防治鴨舍的潮濕,還能很大程度減少水分對于鴨子溫度降低。
種鴨養(yǎng)殖的一大關鍵就是控制好公母的比例,這個比例會極大程度的影響大鴨子的受精幾率。幾率高了,鴨蛋的孵化成功幾率自然也會明顯的增加。公母比例需要按季節(jié)來適當的調整,比如天氣偏冷鴨子活躍度比較低的時候,公母比例控制在1:8左右,如果鴨子處于活躍的盛產期,母鴨占比可以適當的調整到10-12左右。比例越高,就越要隨時留意公鴨的情況,以免供不上生產需求。
種鴨日程的管理也是比較復雜的,種鴨放養(yǎng)出去后就要對鴨舍進行衛(wèi)生清理,更換一些極度潮濕的墊料,并且需要排氣通風,以保證鴨舍的干燥環(huán)境和衛(wèi)生,種蛋要及時然后放入孵化室。放牧結束后需要適當的驅趕鴨群,讓其走動一段時間,有利于其體溫的快速恢復。夜晚的鴨舍要注意控制光照時長,這能一定程度的增加產蛋量,另外就是要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以免驚擾種鴨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