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fā)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撲救極為困難的自然災害。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異常天氣增多,森林火險等級持續(xù)升高,森林防火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
應急處置:及時滅火但勿盲目對抗
如果遇上初發(fā)的森林火災,火勢較小時,可以用水澆、土埋、滅火器噴射火苗,或用掃把、大樹枝等撲打,*時間將火災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避免小火蔓延成大災。
若火勢蔓延迅速,難以控制,應立即避險,迅速撥打森林火警電話12119報警,不要盲目與大火對抗。
緊急避險:沉著冷靜牢記避險策略
如果森林大火來勢洶洶,應立即根據現場情況,采取轉移避險、沖越火線避險、點火解圍、利用防護裝具和臥倒避險等措施,確保。
轉移避險是*選擇。要迅速離開過火的危險區(qū)域,轉移至沒有植被、植被稀少的空曠地帶,或河流、湖泊、沼澤附近。在轉移過程中,要利用快捷的路線,朝著側風向跑,切忌順風逃生,因為順風逃生會始終在大火的威脅之下,很容易被火追上。同時,盡可能用濕毛巾或濕衣服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濃煙造成窒息。盡量將自己的衣服打濕,增加一層保護。
點火解圍避險。如果身處低矮稀疏的草叢,身上又帶有火種,可以采取點火解圍的方式避險。利用林間小路、河流、小溪等作為依托,在下風地段點火燒出一片區(qū)域,然后進入過火區(qū)域。大火襲來時,這片燒過的區(qū)域因為沒有了可燃物,是相對的。
沖越火線避險。通常情況下,如果地勢比較平坦,火線高度不超過1米,強度不高,且燃燒比較充分的情況下,可以采取沖越火線避險。但沖越火線避險適用于專業(yè)人員,普通民眾慎用。方法是選擇火勢較弱、火墻厚度相對較薄的地段,用濕毛巾或濕衣服捂住口鼻,快速沖越火線進入已經過火的區(qū)域,跑到煙小、沒火的地方,根據地表可燃物情況,采取下蹲的姿勢避險,*限度減輕傷害。
利用防護裝具避險和臥倒避險。如果上述3種避險方式都來不及或者條件不具備、無法實施時,可以考慮利用防護裝具避險和臥倒避險。防護裝具是指阻燃性很強的防火罩、防火毯,利用這些東西罩住身體,選擇在沒有可燃物或者可燃物較少的地方,頭朝向火襲來的方向、面部朝下臥倒,同時在面部位置扒出土坑,潮濕的泥土可以保護呼吸道。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逃生時身處區(qū)域周圍植被密集,應選擇高大喬木林避險,不能進入灌木叢和幼林地避險。
就家庭火災而言,大多數是人為原因造成的。人的不行為是導致火災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不使用火,不氣體,亂扔,拉扯可燃天花板上的電線以及布置燈光。根據統計分析,人為火災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廚房用火不慎
1)使用煤氣爐或液化石油氣爐時,鍋里裝滿水,加熱后水溢出以撲滅火焰,照常排出的氣體,液化石油氣和空氣混合并爆炸。開火。
2)當家庭做飯和煉油時,油鍋過熱并著火。
3)倒入草灰,薪柴灰,煤灰和其他已在戶外燃燒的東西,這些灰中的火并未完全撲滅。如果有風,將火星帶到室外草地或房間。在頂部的木屑上,極有可能將其點燃。這種火災在農村地區(qū)尤為突出。
2,生活、照明用火不慎
1)城市和農村居民在夏天使用滅蚊劑或蚊香。由于蚊香或電蚊香放置不當,它們長時間處于工作狀態(tài),會引起火災。
2)當電源被切斷并且一些農民使用蠟燭照明時,他們很粗心。通話結束后,他們忘了吹滅蠟燭,或者點燃的蠟燭距離可燃物太近,火勢蔓延,成為災難。
3,吸煙不慎
1)在家中亂扔煙頭,導致未熄滅的點燃家里的可燃物。
2)由于在床上喝酒或睡覺,在沙發(fā)上吸煙,煙尚未被撲滅而無法入睡,結果是被褥,沙發(fā)被燒毀,引起火災。
3)居民家中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時吸煙引火災。
4,孩子玩火
孩子缺乏生活經驗,不知道火的危險,火對孩子來說是一件神奇的事,它吸引了好奇孩子的幼稚天真。兒童玩火的常見方法是在家中玩火柴和打火機,將鞭炮中的火藥拿出,打開煤氣瓶和液化氣瓶的開關,兒童通常在父母和成人陪伴下玩火。不在家時,一旦發(fā)生火災,由于孩子不了解滅火的常識,常常會驚慌失措。
根據GB50116-9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第6.3.1.8條的要求:消防控制室在確認火災后,應能切斷有關部位的非消防電源,并能接通警報裝置及火災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標志燈。
在建筑工程竣工驗收中發(fā)現,當發(fā)生火警時,一些消防控制室不能切斷走道、樓梯間前室或消防電梯前室等公共部位的非消防電源。大部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僅僅能切斷住宅內用電,存在未按切斷著火層、以及上下層的邏輯關系進行切除的問題。之所以存在以上現象,是很多消防設計并沒有對“有關部位”的非消防電源作出相關分析和明確,以至于在后續(xù)消防工程安裝、調試工作中出現很多問題。
所以,非消防電源切斷一方面要考慮防止火災因電氣線路蔓延和避免救火人員發(fā)生觸電現象,另一方面配電系統應根據功能需要、負荷級別、人員疏散要求及滅火措施等進行合理設計,這樣才能對火災場所“有關部位”的非消防電源切斷作出正確選擇。建議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時,應按工程實際情況對非消防電源切斷部位作出相關說明,這樣有利于消防工程施工單位在系統調試時對非消防電源的切斷作出合理設計。
火災報警時消防聯動邏輯關系不對
在工程消防檢測中,我們常常碰到以下情形:模擬火災點煙使一個報警點報警,則所在樓層馬上啟動消防廣播、警鈴嗚響、非消防電源切除,電梯全部迫降至底層,所有防火卷簾下降一步到底,防排煙風機啟動,等等。
火災報警設備聯動要明確區(qū)分的是:火災報警(即一點報警)還是火災確認(即二點報警)的問題,正確聯動邏輯關系為:當發(fā)生火災區(qū)域內有煙霧或溫度升高,報警探測器報警,即一次報警時,系統自動打開送風和排煙系統、關閉相關的空調系統,機械檔煙垂壁下降至離頂0.5米處,關閉相關區(qū)域的常開防火門、關閉相關區(qū)域內通道上的防火卷簾門至離地1.8m處、防火分隔用的防火卷簾門下降至地面。當同一回路又一個火災探測器報警,即二次報警,也就是火災確認后,系統自動啟動相關區(qū)域的警鈴及消防廣播報警、接通消防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切斷發(fā)生火災有關部位非消防電源、所有的電梯迫降至底層,相應的自動水滅火系統消防泵啟動。如前所述,一次報警后聯動設備應動作的只有:常開防火門關閉、防火卷簾動作、防排煙設施。在確認火災后應動作的為:有關部位非消防電源切斷、警報裝置及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標志燈打開、所有電梯迫降至首層。
相應對防火卷簾的控制,在聯動設計上,設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簾應采取兩次控制下落方式,即在卷簾兩側設專用的感煙及感溫兩種探測器,次由感煙探測器控制下落距地1.8m處停止,用以防止煙霧擴散至另一防火分區(qū),第二次由感溫探測器控制下落到底,以防止火災蔓延。對設置在防火分區(qū)處用做防火分隔的防火卷簾,則采取一步降到底的控制方式。
